漫步在“边缘地带”——浦东湿地考察图记(图)

2010-03-13

  2010年是联合国倡议的“生物多样性年”。为此,《自然与科技》杂志希望通过本地的生物多样性话题来响应这一倡议。出于采编需要,3月11日,杂志社总编金杏宝、编辑夏建宏与鸟类专家崔志兴研究员一行考察了浦东国际机场、滴水湖、南汇嘴一带的湿地生物,其中重点考察了鸟类的活动。
  上海是南来北往候鸟迁徙的补给站,如今日益扩张的城市化进程却正在改变着原先的一切:一方面,大刀阔斧的围海造地工程正在蚕食着水鸟的栖息地;另一方面,鸟类的惯性生活方式给新建的浦东国际机场也带来了不少的烦恼——飞鸟撞机事件常有发生…… 我馆以崔志兴研究员为首的鸟类团队与相关单位合作,共同研究驱鸟、引鸟措施,以确保浦东机场飞行安全。目前,正试图通过鸟类的分布和群落变化,来反映之前引鸟措施的效果。初步结果显示,通过对面九段沙岛上的互花迷草的种植和养护,原来过境浦东机场一带的大多数鸟类皆已改道至人为活动较少、生态系统发育良好的九段沙,引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从浦东其它湿地的生物多样记录来看,其保护现状也不容乐观。就鸟类而言,在人为干扰较少潮间带、沼泽地等上海“边缘地带”,其物种明显多样,活动也更为频繁。作为上海科技馆自博分馆远程展示的一部分,“南汇嘴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市级监测站”辖区内的沼泽地,因其生境类型比较多样,所以物种也比较丰富。这里共记录到凤头鸊鷉、小鸊鷉、鸕鹚、苍鹭、大白鹭、小白鹭、斑嘴鸭、针尾鸭、赤颈鸭、棕背伯劳、震旦雅雀、棕头雅雀、白骨顶、黑水鸡、白鹡鸰、芦鹀、苇鹀17种鸟类。
     时值“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应该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中自然教育”等攸关城市持续发展的问题上,有更多的思考,乃至作为。

海滨机场,飞机来降

 浦东国际机场的引鸟研究,是确保航班软着陆的一个重要环节

围海筑堤,上海快速“成长”的“发动机”

“新生”的土地,被用于大飞机制造公司生产基地

满天星一样的婆婆纳

昂首“碎”步的白鶺鸰

罗网——飞鸟的噩梦

飘飘何所以,天地几沙鸥

上海科技馆合作单位——“南汇嘴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市级监测站”所在的位置

合作单位的简易风力发电设备

实现远程展示的硬件设备

查看室内显示设备

观察站里典型的鸟类栖息地

黑水鸡与白骨顶共同的家园

小白鹭栖息地

“左撇子”招潮蟹(雄性),在西方又被称作“小提琴蟹”

“右撇子”招潮蟹(雄性)

搁浅的招潮蟹(雌性)

 

                                   《自然与科技》杂志社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