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年“云”科创 第十七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闭幕

2021-01-09

-1096542228

1459416506

郑莹莹 摄 

  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27日电(钟海 郑莹莹)蜂巢结构的微型应急医疗救护站,小身量大作为;以传统状元盒为灵感设计的智能硬件随身盒,既能用太阳能充电,又能集成配件方便收纳……第十七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颁奖大会27日在上海科技馆举办。

  受疫情影响,今年大赛首次以线上形式开展,设计了结构工程师、建筑工程师、机械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航天工程师和工业设计师等6个适合线上活动的项目。云端相聚的“未来工程师”们更为热情,今年全市16个区共有6万余名中小学生积极响应,参与人数倍增。经各区选拔,最终911个参赛队晋级市赛,其中近100支参赛队参加复评。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和线上精彩表现,体现着申城科创青少年的潜力和实力。

  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由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共同主办,以“激发青少年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培养青少年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能融合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知识与技术来解决真实的问题”为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的青少年科技品牌活动。活动通过富有挑战的工程目标,激励学生学习技术、尝试工程制造、形成工程思维,逐步形成和提升工程技术素养,增强创新实践能力。

  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在线开展的科创活动也催生了学习新形态。赛前,组委会组织多场线上培训。例如,在“软件工程师”项目中,组委会邀请复旦大学专家通过网络对参赛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从项目的定义、方案的规划和前期调查入手给予专项指导。比赛项目采用即时赛进行,学生组队在30个小时里合作创新,完成线上赛题。一份份充满着个性思想的解决方案,体现着未来工程师们的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和科学热情。

  再如,今年“结构工程师——轻量座椅”项目全部实现数字化,首次使用数字工具进行虚拟测试。组委会邀请青少年工程教育专家对衍生式设计的概念、轻量化设计的方法、虚拟承重测试的技巧等在线开展多场专题辅导。竞赛项目的转化促使学生从经验型转变到更加理性的科学设计,使“衍生式设计”真正在项目实施中落地,也开阔了学生的设计眼界,提升设计能力。上海市洛川学校杨依乐借鉴中国古典花几底部的圆拱,在保证骨架结构性能要求和美观的前提下,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冗余的材料,作品“极简座椅”上整个座椅结构简洁、轻盈又不失厚重,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结合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之年更激发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登月着陆器”作品闪烁着学生们的独特思考,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朱恒吉查找现有地外行星登陆方式后,设计的“胶囊式登月着陆器”能有效提高运载空间,同时利用反推、气垫等方式增加软着陆安全性和稳定性。创意获得了曾在钱学森领导的581组工作,并参与过星、箭、弹、船、器的研制工作或指挥工作的资深航天专家高度赞赏。

  上海市位育初级中学吴浩伦设计了“诺亚应急医疗站”,根据“平疫结合、灵活转换”的理念,结合仿生学,设计蜂巢式六边形临时病房,方便又节能。崇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俞柳好、严子诚同学设计软件“微爱WELOVE”,从科学和心理两个角度关爱新冠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受新冠疫情影响,本届大赛颁奖大会现场邀请了部分师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更多的师生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参与进来。颁奖大会为一等奖获奖代表、“ASML软件工程师专项奖”获得者、“未来工程师”称号获得者颁发了奖杯奖牌,对优秀组织奖单位、“赛复”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得者进行表彰。(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