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有为的先进典型:从一线“科普人”到展区“规划师”

2019-04-18

       从大学毕业进入工作岗位算起,吴晓雷在上海科技馆已经度过了12个春秋。从一名基层的展区管理员,到教育活动部主任,再到如今的更新改造指挥部展示设计部副部长,一路走来,不断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一份执着科普的认真。

       勇挑重担,认识科普工作的责任

       因为理工科的专业背景,吴晓雷对展品展项有着比较深入的理解,进入工作岗位后他不断熟悉展项原理和设备构造,很快成为设备维护保养的业务骨干。在展品的讲解诠释上,他也多方开拓思路、丰富表现形式,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科普辅导员,并先后两次远赴四川、新疆等地进行科普巡演。

       他说自己记忆深刻的是2009年,汶川地震后的头一年,他在都江堰执行科普援建的任务。当时整个城市还处在震后的修复过程中,民众大多住在临时安置点的简易房屋里。大家看到简易房屋里的流动科技馆都十分新奇,他们看展品时的懵懂,体验时的开心雀跃,了解知识时的恍然大悟,一幕幕场景,让吴晓雷深刻体验到了科普的魅力,也认识到了科普工作赋予的责任。

       锐意进取,探索科技馆教育新途径

       在展教活动的实践中,吴晓雷不断反思、归纳,探索科学传播途径和方法。他整合科技馆及流动科技馆等科普活动资源,创作“点燃智慧之光——实践中的科学体验”科普活动资源包,获评中科协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能力建设项目资助。同一年,他还获得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2011年度科技馆发展奖“辅导奖”。

       2015年,教育活动部成立,他担任活动部负责人,部门人手少,任务重,要负责整个科技馆展示教育工作的策划、实施、管理等工作。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不断创新,探索展教新模式。

       他带领的团队一次次探讨科技馆教育的特点和公众对科技馆教育的需求,探索出了建立基于展览的教育、拓展教育及线上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开发了科学列车、stem科技馆奇妙日、科学表演等多个深受观众欢迎的教育项目。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他们重新设计定位科技馆微信公众号,结合线下科技馆的多种教育活动开设新媒体专栏,为科技馆的“互联网+”教育开拓了路径。

       在科普研究领域,吴晓雷先后参与了2套科普丛书、5本科普图书的编撰,并负责部分图书内容科学性、知识性的审核,承担实验道具的设计和配置以及实验演示图片的拍摄指导等繁复的工作。由于工作量大,编书的工作往往只能在8小时之外进行,甚至经常挑灯夜战到凌晨。

        投身更新改造,做一名优质的展区“规划师”

       2016年,开放运行15年的科技馆正式对外发布“十三五”更新改造规划,根据工作安排,吴晓雷加入了科技馆更新改造团队,担任更新改造指挥部展示设计部副部长。全新的岗位,全新的工作任务,要求他在短时间内快速学习展示内容策划、展项设计、空间氛围等专业知识。

       不仅如此,他还参与编制了“十三五”展示工程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两个整建制改造展区的规划设计项目,并作为负责人完成了教育活动区规划设计,以及智慧之光展区局部展品更新改造项目的立项与资金批复的工作。

       期间正值展示教育处的机构改革,他身兼展教与更新改造两方面的工作,在重压之下不仅出色完成了展教改革的落地,也持续不断地推进展示工程项目,保证项目阶段性保质保量的完成。

        认真的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让吴晓雷收获了诸多荣誉:多次被评为上海科技馆年度“先进个人”,2014年度上海科技馆感动人物称号、2018年上海科技馆“十佳青年英才”等。未来我们还将期待着,他在更新改造的新天地里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1669931817

1876587148

图、文/更新改造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