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筹划优服务 精彩纷呈难忘怀——上海科技馆博物馆之夜(医务工作者专场)活动纪实

2020-06-19

        难得一遇的精品馆藏探秘之旅、悲恸壮美的海洋奇幻戏剧《鲸枝》、身手矫健的“黑科技”智能机器狗、身临其境的VR互动展项……6月12日晚,1000多名疫情期间逆行武汉、留沪奋战的一线医务工作者与家人一起走进上海科技馆,体验属于他们的“博物馆奇妙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本次活动举办圆满成功,并非一人之功、一蹴而就,而是众志成城,厚积薄发,在科技馆人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博物馆之夜,向勇敢逆行的白衣天使致敬。
深“夜”筹备——高度重视,调研深入
       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们毅然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冲锋陷阵、恪尽职守,为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上海科普教育的重要力量,如何发挥自身科普教育优势,向全市广大医务人员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馆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郑重决定由两馆展教牵头制定“博物馆之夜活动”方案,举办“致敬生命守护人”专场公益活动。如何在短时间内成功举办这场意义重大的活动?馆领导紧抓进度不松懈,展教部门精细策划、周密部署,自筹备起,前后共召开6次由馆领导出席的重要会议,其中包括1次专题调研、2次全馆部门协调会、1次馆长办公会方案审议、1次党委会进度汇报、1次专题汇报。
      由于整个活动时间紧、任务重,筹备期间,馆办公室、基金管理处协助展教处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筹备工作。活动的举办也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博物馆之夜”当日,市领导和科技党委、科委、卫健委等领导均出席了开幕式。


       挑灯“夜”战——精细服务,戮力同心
       此次活动意义重大,既是一次致敬礼赞,也是一次参观体验;既要表达对医务工作者的崇高敬意,又要体现科技馆的精细化科普服务。一次夜场活动,不仅仅只是一个晚上的活动安排,而是需要举全馆之力,集众人之智,经多方协调。
       这无疑对科技馆各部门的联动协作能力是一次综合考验。从展区影院开放到设备运维,从各项活动、文创产品的开发创意到嘉宾接待、媒体宣传,从车流管控、现场安保到餐饮保障、现场疫情防控,各部门间通力合作、戮力同心,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己任,以最饱满的工作状态投入其中,切实抓好活动期间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疏堵保畅工作,防范意外事故发生,为抗疫英雄营造一个舒适、愉快的参观氛围,度过一个令人难忘的博物馆之夜。
       亮点一:最佳路线体验佳,导览服务用心细致。
       2个多小时的夜场活动,如何精心设计合适的参观游览路线,让医务工作者及其家人大饱眼福、体验最佳?在分管领导繆文靖副馆长的指导下,展示教育处反复商讨,最终规划出4条推荐线路,根据年龄层加以划分,每条路线确保至少有2个“精选项目”。例如:适合小学高年级以上亲子家庭的机器人队路线、夸克队路线;适合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亲子家庭的火箭队路线、星云队路线等。
       为有序引导参加活动的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场馆设置了分类签到台,按队伍进行分流签到,避免人流拥堵。在场馆入口处、各楼层自动扶梯及观光电梯旁设置了8块场馆方位导览牌;在各个展厅入口处设置共19块展厅内容提示牌,介绍各展厅的亮点项目、必玩展项、热门剧场、教育活动灯。同时,在各个楼层加派引导人员,贴心服务,使他们更轻松、更投入地参与当晚的精彩活动,提升游馆体验感,为医护人员与场馆间架起一座桥梁,。
      “博物馆之夜”医护工作者专场的安全保障工作尤为重要。后勤保卫处根据重大活动保卫任务特点,积极协调浦东公安派出所、交警部门,确保博物馆之夜的交通安全、停车引导、安全保卫等工作。活动当天,后保处出动警车1辆、警力3名,保卫干部4名,安保人员59名;活动期间,后保处加强人员、车流引导服务,强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重点确保活动停车、安检、开幕式、藏品区参观等重点区域疏堵保畅工作;活动结束时突降暴雨,为避免嘉宾淋雨,后保处当即决定调用备用的一次性雨衣,免费发放至未带雨具的嘉宾,精细化的服务赢得了嘉宾的一致好评。
       馆各部门通力合作,紧密配合,为博物馆之夜医护工作者专场活动营造良好的体验氛围,确保了活动平稳有序。
       亮点二:精品馆藏揭面纱,趣味解说同步直播
       为了向可爱的“逆行者们”致敬,难得对公众开放的地下一层精品馆藏在此次活动中向嘉宾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40位幸运嘉宾与广大网友在自然史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的带领下参观科技馆“最神秘的地方”,科研人员为大家详细解说平日里“压箱底”的宝贝。
信息中心与央视深度策划1小时新媒体直播,提前踩点走位,安排串场流程,通过周密配合确保了直播的顺利进行。活动在央视客户端、微博、腾讯、B站等7大平台同步直播,超过100万人在线收看,线上线下互动频繁,网友们在线表达了对医务工作者的感激之情。当晚活动还吸引了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网、上海电视台、电台、文汇报、新民晚报、解放日报等各大媒体进行报道。
       亮点三:夜间保障难度大,科普盛宴夺人眼球
夜间开馆模式可参考的经验并不多,它与白天开馆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场馆的灯光布局。为了提供最佳的灯光效果、舒适的场馆环境、良好的展项体验,全馆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在活动开幕前一周,展教处相关负责人员都自觉留下加班,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进行节目的彩排、施工、搭建。
       此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有开幕式、戏剧表演、沙画演出等。不同的节目对现场灯光设置有不同要求,尤其是此次专门编排的戏剧表演,需要较暗的背景灯光。由于表演区域是玻璃球体的中心,建筑灯光并不能像舞台灯光那般分区灵活控制,为保证最佳演出效果和场馆照明配置的平衡,展教、运保、物业通过多次现场沟通测试,确定配合舞台效果的开关灯区域,并提前演练,对照时间点,安排专人控制,确保正式演出达到预期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沙画表演也是灯光布局调整的难题。沙画表演区域安排在科学小讲台,正上方是一整排建筑的内透泛光照明,而沙画表演画面需要投射到大屏,要求上方不能有灯光照射,小讲台的旁边又是科学小集市,需要充足的照明。运行保障处技术支持人员在时间紧迫、条件局限的情况下,急中生智,利用一把雨伞遮挡沙画上方光线,同时利用一个灯架改装为遮光伞的支架,让沙画师可以不受干扰地尽情表演,一举解决了这一难题。
       创新是此次活动策划的难点所在。展示教育处员工在浏览网页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一个机器狗的短视频,于是就通过私信联系到上传视频的作者,再进一步联系到了机器狗的生产商,对方听说是向医务工作者致敬的专场活动,当即表示愿意来现场进行公益展示。“博物馆之夜”现场,机器狗的表演成为当晚的亮点之一。此外,配合临展《鲸奇世界》开发的沙画表演“鲸落”,海洋奇幻戏剧“鲸枝”,益智游艺“鲸奇世界大比拼”等活动也大放异彩。
       亮点四:科普图书涨知识,文创集市拉序幕
       本次活动的开展还得到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为活动提供了价值10万元的科普图书,包括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智慧精灵》,让孩子们体验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同时,了解更多博物馆教育的衍生内容。
       夜间文创集市首次在馆内拉开序幕,管理公司组织了多家供应商前来助力,带来了100多款富有科技馆特色、好玩有趣的创意产品,为科技之夜再添亮点。当天晚上,管理公司还联合上海天文馆建设指挥部特别推出全新打造的天文文创产品——日食观测眼镜。这是上海天文馆的首个文创产品,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当晚销售量就近百副,该产品的原创设计师在现场开展了签名留念活动。
      为确保本次活动人员充足,我馆80余位党员义务现场支援,承担了签到、公共区域导览、运行服务等多项任务,以志愿服务致敬生命守护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活动结束后,馆方收到了来自上海市医务工会的感谢信。通过这次特殊意义的“博物馆之夜”,馆方对举办夜场活动进一步积累了经验和信心。

1780219884

-284445624

-1506012876

925811178

-510150833

773999404

-1095667186

-486020682

1422157040


图、文/展示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