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国际志愿者日——一名普通的自博志愿者之感想
2017-12-06 我是一名在海关工作的中共党员,自2015年1月起在上海科技馆(含自然博物馆)志愿服务有3年的时间了。2016年新年伊始,经过严格的考核我又成了自博馆的一名科学辅导志愿者,分派在展区“蝴蝶房”岗位为观众服务。三年多的志愿服务,使我清晰地认识到,要做一名合格的科普志愿者,仅仅凭一份工作热情,富有爱心和充沛精力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才能更好地为观众服务。
为了能更好地服务来蝴蝶房体验自然、放飞蝴蝶的中外游客,我不仅反复学习由自博馆下发的讲解材料,而且还自费购买了蝴蝶方面的专业书籍深入了解相关知识。至今我保留着每天读报剪报的习惯,每当读到有关蝴蝶方面的文章,就会及时地做好资料的收集,以备上岗讲解和展示时使用。此外,我还向馆内的工作人员(例如,李楠、朱燕、杨旭等)和其他同岗位的志愿者(例如,把宏珍、周国钦、程声华等)虚心求教和学习,从他们那里借鉴和感悟如何讲好蝴蝶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小小蝴蝶房也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遇见各种不同的人和事,考验着志愿者的应变能力。有一次,在蝴蝶房上岗时,遇到一位小朋友对蝴蝶知识总爱“打破砂锅问到底”,影响了我讲解的进度。于是,我把他拉在我的身边,让他最近距离地观看蝴蝶标本,使他那份急躁的情绪得到了有效地舒缓。小朋友家长也很满意。还有一次,遇到两位家长为了孩子放飞蝴蝶的事儿争吵了起来,两位家长互不相让,我将她们引至角落,分别给予劝导、安抚,及时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升级。
自加入上海科技馆和上海自然博物馆志愿服务以来,我已将志愿服务贯穿于日常生活中。从2015年1月以来的近3年时间里,每个周末只要有时间,我都会穿梭于上海科技馆和上海自然博物馆之间,将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长运用于志愿服务当中。有时突感身体不适,但只要撑得住,就会坚守在蝴蝶房的岗位上,因为我深感“服务他人,快乐自己”。截至2017年11月底,我已经在上海科技馆和上海自然博物馆上岗90次,累计服务时间720小时。2016年3月,我在2015上海科技馆志愿者表彰大会上作为志愿者群体代表,介绍了自己从事志愿服务的情况和经验。
由于有着志愿者情结,喜欢公益服务,除了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担任志愿者之外,我还在上图讲座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担任志愿者。我认为,这样可以对自身知识结构不断进行更新和充实。在志愿服务的同时,不仅增长了新知识,还结交了新朋友、更是获得了新感悟,使自己真正成为了一名对社会更有用、更有价值的人。
青春岁月虽然已经离我远去,但我要好好把握住中年时代,积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使志愿服务永远成为自己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在今后的时光里,我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去,为我的中年人生增添广度,提升高度,也为海关人赢得美誉度,更为上海这座城市的美好未来增添靓度。
图、文/科学辅导组志愿者 季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