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交汇点:共谋区域协同发展新篇章,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召开首次会议

2025-03-21


交汇点讯 3月20日,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2025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南京科技馆召开。来自长三角地区的70多家盟员场馆和企业共计百余人参会,围绕“深化区域协作,推动科普创新”共同目标,共商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1039092997

  “南京科技馆作为新一年的轮值主席馆,将充分发挥南京在长三角地区作为枢纽城市的区位优势,推动长三角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联系服务好联盟成员单位。”会议开始,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启祥代表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南京科技馆致欢迎辞。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结合两会精神,在致辞中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科普场馆需以科技赋能教育,通过沉浸式体验、跨界融合等方式,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并推动资源下沉社区、学校,构建“人民满意的博物馆”。他号召盟员单位从深化盟员合作,创新科普形式,联动校、企、研等机构,加速科研成果科普转化,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培育兼具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科普生力军等方面发力,提升区域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理事长薛利表示,面对新形势,要把握当前三大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战略叠加期,需以科普黏合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二是生成式AI、元宇宙等技术革命要求科普场馆从“展示场”升级为“体验场”;三是公众需求分层化,需满足年轻群体“可触摸的科学”与银发群体“有温度的技术”需求。面向“十四五”收官关键期,她提出突破行政边界,打造科普共同体,形成更具张力的协同治理格局。探索“新质科普”,挖掘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科普势能,创新技术赋能路径等。

  2024年轮值主席馆浙江省自然博物院专职副书记、研究馆员兰国英向大会做了2024年工作报告,报告从牵头推动轮值工作、强化联盟新媒体平台建设、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盟员单位特色科普、加强科普成果展示等5个方面对2024年联盟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

-35436542

  活动中,当南京科技馆馆长张志强从浙江省自然博物院院长严洪明手中接过联盟旗帜,标志着南京科技馆正式接任2025年轮值主席馆。接着,张志强发布联盟2025年工作要点。2025年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将开展常办常新的经典品牌科普活动、不断拓宽边界的跨地域科普教育活动、因地制宜的特色及创意合作项目、有影响力的科技赛事和评选项目、立足人才共同成长的行业交流活动等五大类共计25项重点工作。

  为搭建盟员单位学习互鉴和平台交流展示,会议特别设置了交流分享环节,长三角三省一市8家科普场馆围绕“科普创新与协同发展”主题,分享了他们的特色实践。

  会上,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荣誉主席、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小明作总结讲话。他指出,2025年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将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重点推进强化政治引领、深化协同创新、创新“展-教-联-会-品”模式、整合资源与人才四个方面,构建“科普共富”生态,助力区域科普高质量发展。

  专家报告环节上,主办方特邀国际博协亚太地区联盟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大学教授安来顺,带来题为《<国际博协职业道德准则>第三次修订:背景、进程与阶段性成果》的报告,解析全球博物馆伦理规范新趋势,凝聚“科普场馆需平衡社会责任与创新发展”共识。同时特邀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普文化产业专委会主任、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科普产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周建强作题为《科普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的报告,周所长从产业视角出发,为长三角科普场馆的规范化建设与产业化探索提供双重坐标。两位专家的前沿视角,为大家打开了科普创新的新思路。

  记者了解到,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是由上海科技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江苏省科学技术馆、南京科技馆、浙江省科技馆、浙江自然博物馆、安徽省科学技术馆、合肥市科技馆八家科普场馆共同发起,于2018年5月在上海成立的公益性科普合作组织。成员为自愿加入的团体单位,包括长三角地区的各类科普场馆、科研院所、高校,及与科普产业相关的企业、团体等。联盟成立8年来,盟员单位从142家增至219家,覆盖场馆、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等多元主体,打造了展览合作、科普研学、文创赛事等品牌项目,形成科学传播新生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管鹏飞 通讯员 兰天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