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馆持续推进“馆校合作”,打造沉浸式科普体验

2023-04-15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探索“双减”背景下馆校合作新路径,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上海科技馆持续深化馆校合作内容,加强馆校共建联动,将三馆优质科普教育资源有机融入到学校课堂和活动中,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探索、爱实践的热情。

 

品牌科普活动进校园

  3月16日,科技馆展教中心将品牌教育活动“STEM科技馆奇妙日”送进华师大临港小学。同学们跟随着科学老师洪叶瀚的步伐,利用塑料水瓶,动手DIY污水净化器,利用滤纸、棉花、纱布等材料,探寻处理污水的最佳方案。在一次次尝试中,同学们不断优化自己的设计。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1192914157

  一张卡纸可以承受多少重量?怎样让水乖乖听话?3月23日,科技馆展教中心科学老师韩育蕾、龚皓将品牌教育活动“科学LIVE秀”送进学校。“结构的力量”“听话的水”这两个精彩的节目让学生们领略到了科学实验的魅力。


 1344053814

  在充满趣味和想象的节目里,随着承重结构和“听话的水”的神秘面纱被缓缓揭开,学生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学生们通过实验了解到:科学的本质与生活的设计密不可分,奇妙的结构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它们在技术与工程领域都得到了广泛运用。

 
别开生面的“生境课堂”

  3月22日,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与长宁区生态环境局联合策划的“生境课堂”在娄山中学正式开讲,特邀城市荒野工作室创始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乡土专家郭陶然以及自博馆展教中心科学老师吴悦琦,为学生们带来主题为“在城市中构建传粉昆虫栖息地”的精彩课程。


 350831507

  课程以室内室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旨在利用上海中心城区各类生境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结合博物馆科普教育优势,拓展“生境+”沉浸式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郭陶然向同学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常见的授粉方式、不同昆虫类型与花形态的匹配性等方面的知识。


 -58031602

  随后,郭陶然与吴悦琦带领学生们来到长宁区首个具有上海乡土特色的校园生境花园——娄山中学内的“生境提升试验田”,向学生们介绍人工蜂巢、人工池塘以及生境花园中丰富的植物,激发他们探索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主题式研学活动受欢迎

  杨浦区民星路小学是上海天文馆首批馆校合作签约学校之一,自签约以来,双方一直积极沟通,共同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3月30日至31日,民星路小学师生分两批到天文馆参观学习。

  此前,天文馆展教中心教育研发部积极与学校沟通组织形式、参观路线等问题,协助设计研学内容,解答相关疑问。参观中,民星路小学向中高年段小学生发放“说一段神话”研学手册,在天文馆内进行主题式研学活动。该手册是学校教师参与天文馆馆校合作子项目“博老师研习会”的成果,由学校教师与天文社团学生共同开发。

  学生们表示,以神话故事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十分有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理解天文知识的畏难情绪。为感谢馆方的支持和帮助,学校还向天文馆展教中心教育研发部赠送“心系教育的公益人,点亮梦想的播种者”锦旗。


 -397312502

  未来,三馆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和人才优势,打通科普资源联动渠道,助力“双减”落地,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文/图 三馆展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