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院士和奥运冠军亮相科学新年大会,探索“科学 ”的无限可能
2025-01-08昨晚,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的科学氛围格外浓郁。在迎接2025年到来之际,上海科技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主办的“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科学新年大会暨腾讯科技之夜在这里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东元、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洪、奥运会女子10米气手枪冠军陶璐娜、中国冬奥首金获得者杨扬等科技界、教育界和体育界大咖出席活动。12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和患儿家庭走进博物馆,近距离探秘科学世界。
科学新年大会暨腾讯科技之夜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举行
活动以蓝毯仪式启幕,在动物标本环绕下,来自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的群星走上蓝毯,分享他们对科创教育的见解。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讲席教授丁洪说:“我小时看了不少科普读物,后来走上了研究物理的道路。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的经历很重要,我们要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网名为“不刷题的吴姥姥”的银发科普达人吴於人说:“希望小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地动脑筋,不要刷题,而是要在学习中做研究。”
在讲座环节中,丁洪院士带来了题为《铁马冰河入梦来:量子计算机的晶体管》的演讲,从费米子的发现说起,深入浅出地为公众解析量子计算机的技术路径和前景。冬奥会冠军杨扬介绍了当今体育界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新科技应用,让观众了解新技术对体育运动产生的变革。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科普作家邢立达邀请观众“一起追踪恐龙”,展示古生物学家重现过去的本领。
丁洪院士为观众演示物理实验
在科学新年大会上,来自科普场馆、学校和企业的各界人士共话科创教育。在“科创校长空间站”核心环节“馆长有约”跨界对谈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主持,全国政协委员、奥运会女子10米气手枪冠军陶璐娜,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葛燄,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华师大二附中闵行紫竹分校校长施洪亮探讨了多元主体协同推动科创教育的问题。
实验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上海科技馆近期推出的线上科创教育品牌项目《来,做实验》引发了很多青少年的关注。此次活动将实验带到现场,一边是由丁洪院士、倪闽景馆长和“不刷题的吴姥姥”、唐守平组成的“科普天团”一起呈现既引人入胜又充满教育意义的趣味实验;另一边是上海科技馆展教中心的“科普新秀”吴天任和虞挺在科普集市中带来近距离的互动演示实验,点亮孩子们的好奇心。
吴於人教授为观众演示科普实验
微电影是近年科普的创新形式,昨晚举行了以介孔材料为主题的科普微电影《造孔的我们》首发式,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院士、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姜道荣、上海纽约大学名誉校长俞立中共同揭幕。这部微电影聚焦“功能介孔材料”主题,通过三位主人公各自的人生切片,构建起多维度、多层次的叙事章节,带领观众领略中国科学家在纳米新材料领域的创新成果,感受坚持不懈、勇于突破的科研精神。作为微电影的首席科学指导和特别出演嘉宾,赵东元院士带来了主题为《从拉瓦锡到化学能源——“天赐”元素“硅”》的演讲,为微电影进行专业阐释。
活动现场,由上海科技馆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合作的“一平米博物馆开放计划”正式发布。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宋娴介绍,这项计划旨在打破博物馆的“有限”围墙,让更多博物馆的优质资源“走出去”,实现科学文化的共享。腾讯基金会和上海科技馆三馆通过合作,将在公共空间设置“一平米博物馆”,让科普知识和一批珍贵藏品进入乡村、社区、医院、学校和企业,惠及更多公众。社会捐赠人也可以加入这项开放计划,出资为社区、学校、企业和医院建立“一平米博物馆”,开创一个让捐赠人、受益人、志愿者都可参与的科普新模式。
栏目主编:黄海华
图片来源:赖鑫琳摄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