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天文馆夏季天文嘉年华激活临港文旅新场景
2025-07-23
在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7月18日,上海天文馆“2025夏季天文嘉年华暨临港新片区‘商旅临距离’系列活动”正式发布,活动至8月31日结束。
2025夏季天文嘉年华启动
作为品牌活动之一,天文嘉年华已连续三年围绕“注重公众服务提升,强化科普资源供给”为观众提供丰富的科普大餐。今年,天文馆积极响应临港打造“城市文旅新名片”的号召,通过此项活动展现科技赋能文旅产业的生动实践。
多元融合,打造临港文旅融合“新标杆”
随着2025“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的开启,临港新片区以滴水湖旅游度假区为核心推出“商旅临距离”系列活动。作为临港的文化地标,上海天文馆始终致力推动临港文旅消费,通过增设夜场活动、研发“行走的天文馆”等项目、输送优质科普资源、跨领域合作等方式,在科普教育与文化旅游的融合促进中探索创新之路,与临港新片区“友邻”场馆和景点形成宣传合力,助力上海高水准打造“中国旅游第一站”。
“行走的天文馆”参展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活动现场,港城集团、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中国航海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发布暑期旅游季临港分会场计划,展现了“年轻的城”在商业、文化、科技、旅游方面交相辉映、相互融合的活力与生机。
暑期旅游季临港分会场
全球首展,开启聆听宇宙回响“新体验”
由上海天文馆、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大器星成”陨石文化展于活动现场正式开幕,通过历时5年的精心策划,以“天机启卷”“神兵破界”“星石有音”三大单元突破科学与文化边界。
“大器星成”上海天文馆陨石文化展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理事长薛利、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刚揭幕陨石金箍棒
作为国内首个融合神话、历史与航天科技的多感官陨石主题展,展览以动态投影重现明朝陨石雨坠落奇观,通过“触摸金箍棒”触发“天兵天将”光影特效,用纪录片揭秘陨石编磬从切割到调音的全流程,多维度激活科学想象,带领观众聆听46亿年前的宇宙回响。
展项“万籁寂”奏响陨石编磬
与此同时,上海科技馆与湖北省博物馆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致力在天文科普教育、天文文化展览等领域碰撞出更多火花,为青少年天文历史观的塑造创造更多的文化产品。
上海科技馆与湖北省博物馆签约仪式
科普创新,激发天文科学探索“新活力”
活动期间,上海天文馆围绕分众教育体系设计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教育活动,包含青少年科学诠释者“我的宇宙展台”、星空音乐会、陨石挑战赛、第八届全国天文创新作品大赛、英仙座流星雨直播等17项品牌活动。其中还包含结合夏日主题的“仰望星空”特别节目、“星汉谜行”诗谜活动、SAM WALK主题导览等活动,致力于提升公众参与热情。
此外,上海天文馆推出全新原创球幕星空音乐片《太阳颂歌——光之交响》,该片以一种宏大叙事的结构将地球、太阳、宇宙以及生命、轮回、永恒等主题相互融会贯通。同时结合球幕影院的特性,以影像与音乐的深度融合,为观众营造出沉浸式的体验,引领大家重新认识太阳,致敬太阳与生命,感受宇宙的神奇与伟大。
全新原创球幕星空音乐片《太阳颂歌——光之交响》
跨界突破,拓宽场馆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自2021年开馆以来,上海天文馆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科普场馆为目标,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与拓展教育边界,累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下教育活动2万余场,参与观众超105万人次,构建起 “小伽利略课堂”“星空探索营”等覆盖全年龄段的课程体系,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好评。
青少年科学诠释者“太阳日志”
四年耕耘,“连接人与宇宙”的上海天文馆已成为公众心中的打卡圣地,天文科普硕果累累。微信公众号粉丝超400万,线上直播累计观看超5000万人次,虚拟展厅访问量突破2100万。同时,天文馆不断尝试“科普+”的跨界合作,分别与上海市144所中小学签约,推动科普走进社区校园;与叠纸游戏、乐高、支付宝等20余家机构联动,实现“破圈”传播;开发天文日历、科学绘画等文创产品,将科普融入日常生活。
上海天文馆×乐高联名研学活动
未来,上海天文馆将持续提升场馆影响力和科普覆盖面,通过科普创新打通天文科普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场馆高质量发展。
文/图 上海天文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