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同过生日,听院士讲故事,“遇见@科学家”致敬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2024-09-03“胆结石的病人越来越多,还出现年轻化的趋势,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多吃少动。所以还是需要管住嘴、迈开腿,从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8月31日下午,在徐汇区斜土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学与分子生物学专家王红阳以一堂科普讲座深入浅出地解析了“神奇的肝脏”。这一天,也是我国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吴孟超院士102周年诞辰。以科普来传承科学精神,正是这次活动的另一重意义。
在这场上海科技馆与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举办的“遇见@科学家——纪念吴孟超”特别活动暨上海科普大讲坛第213讲上,王红阳院士深情回顾了与恩师吴孟超院士共事的岁月。在她的眼中,吴孟超院士不仅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无私奉献、患者至上以及对医学事业不懈追求的崇高品质,更如同灯塔般照亮了她的科研道路与人生旅途。
“吴老是一个非常敢于挑战、敢于创新的人,他也是一个敢作敢当的人。他的战略思考能力很强,站位很高。因为肝脏是一个‘大血库’,出血的话问题会很严重,但他通过研究,第一个打破肝脏禁区,敢于以肝脏开刀,成为中国第一个开肝的人,这种勇于挑战、创新的精神,是他第一大特点。”王红阳院士回忆道。而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吴孟超院士还注重基础研究,认为光靠手术切除解决不了肝癌问题,要从预防开始,所以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从一开始建院就建立了研究所,是第一个研究型医院。如今,吴老的这种创新机制已经在很多医院普及。
现场,还来了30位与吴孟超院士同天生日的幸运观众,王红阳院士为他们送上了生日祝福和贺卡以及“遇见@科学家”系列定制的文创纪念品。随即,王院士又为在场的观众们做了一场《神奇的肝脏,易损的器官》科普讲座,深入解析了肝脏的结构与功能,强调了其在维持身体健康中的关键作用,并详细阐述了常见肝脏疾病的病因及预防方法,引导观众学会如何更好地保护肝脏,避免不良习惯带来的损害,积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讲座结束后,30名与吴孟超院士同一天生日的幸运观众体验了定制科普课程《肝脏的生命花园》。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医生林冬妮通过DIY活动,引导青少年朋友了解肝脏的运作原理和强大的再生能力,提升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红阳院士表示,科学家精神里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科学要传承,要有人接班,不断地把科学家的精神传承下来。“吴老和我们之间是一种传承,我们和新的年轻科研人员之间也是一种传承。”王院士说,在科技创新中,已经有越来越多青年人涌现,她的实验室就培养了6个杰青,6个优青,培养了长江学者。“这些青年人才都是我们通过一代一代的传承培养出来的,让青年人来挑大梁,只有这样,才能一棒接一棒地去完成艰巨的科研任务。”
而做科普教育,在她看来,一方面是普及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青少年从小树立爱科学的精神。“如果不是从小爱科学,我们将来就会缺少挑大梁的人。要让年轻人、青少年儿童,从小就有爱科学、奉献科学的精神。”她表示,做科学研究很辛苦,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一生求索,去回答未知的科学问题。如果没有爱科学的精神,没有愿意奉献于科学的激情的话,是很难坚持下来的,而这些,都需要从小培养。
据介绍,上海科技馆品牌活动“遇见@科学家”每月选出一位当月出生的杰出科学家,举行“科学家主题月”活动,以“科学家及其成就”为主线,通过该科学家科研成就相关主题的多元教育活动,多方位展示、多渠道传播科学家的人格魅力、科学精神、科研成就和科学理念,打造“科学家明星”,营造全民崇尚科学的新风尚。自2019年举办至今,该活动已经邀请了87位各领域科学家,开展了65场活动,惠及70余万公众。
来源:青年报·青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