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展览“敦煌星空”在上海天文馆正式开展

2023-12-22

  引繁星入梦,梦入敦煌。12月21日,由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与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原创展览“敦煌星空”在上海天文馆B1临展厅正式开展。展期将持续至2024年4月21日。

  该展览是首个从天文角度解读敦煌的专题展览,也是上海天文馆自主策划的原创展览。展览聚焦天文与敦煌两大文化与科普IP,融合数字媒体技术,多维度、深层次地向公众展示敦煌天文遗珍,传播与弘扬中国古代优秀的天文成就与科学文化。

2018753461

  展览分为“壁上星辰”“洞藏繁星”与“续说星宇”三个单元。伴着阵阵驼铃,漫步展厅,在石窟与繁星藻井的环绕下,宛如置身敦煌之境。

  序章“梦入敦煌”首先回答了敦煌与天文的联系,从“星”定义敦煌。中心艺术装置“繁星入梦”以带有“天圆地方”寓意的两汉魏晋时期的式盘作为设计基础。式盘上用篆书所写二十八星宿的名字化作星点,随着四方四象的纱幕在象征着敦煌的沙丘之上缓缓升起,一起拱卫着紫微垣。紫微垣图像取自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重要天文文献“敦煌星图”。该星图也是本次展览策展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

-341530220

序章艺术装置“繁星入梦”

  第一单元“壁上星辰”聚焦敦煌石窟壁画中的天文元素。从人类熟悉的日月,到众星列曜,再到浩瀚通达的宇宙,透过艺术与符号分析古人对日月星辰、宇宙天地的认识。其中,由敦煌授权并复制的莫高窟285窟东披、61窟甬道南壁壁画再现了古代对于星空的想象,也呈现了东西方星空文化的对话。

1086676752

莫高窟285窟东披壁画

-1217521244

莫高窟61窟甬道南壁壁画“太白”与“荧惑”

  第二单元“洞藏繁星”聚焦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天文文献。敦煌遗书被学界誉为“20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之一,也包括了大量珍贵的天文文献,有些甚至不见于传世文献。展览依据观测与历算的古天文基础,从观象绘天与历象授时两个方面对这些文献进行介绍,共计展出7件重要的天文文献。其中,“全天星图”(即敦煌星图甲本)曾被英国学者李约瑟高度评价为“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星图”。展览开辟了一个独立的区域,陈列实物复制品的同时,从流传故事、投影原理、星官体系、制图范式等角度对敦煌星图进行深度解读与科普。

-1263022734

敦煌星图甲本(局部)

146675606

敦煌星图相对位置关系复原

  第三单元“续说星宇”意为星空文化的继续,采用光影秀、星空摄影、体感交互技术等方式,多维度讲述现代人对敦煌星空的思考。由上海天文馆特别策划的多媒体光影大秀《星河之间》,从想象、观象、仪象三个角度,演绎以古代星空为灵感的艺术大片,并融入体感交互技术,邀请观众与群星共舞。

299889522

中央媒体秀《星河之间》

  敦煌与星空在美学方面都有相当深的造诣。为增强沉浸体验,展厅设计注重氛围感的营造,兼顾敦煌的灵动与繁星的烂漫,让观众们在此与群星为伴,一起聆听来自历史与苍穹的故事。

   612758158

“洞藏繁星”单元仿藏经洞造景

638542833

敦煌岁时节令

  《敦煌星空》是一次敦煌与星空的邂逅,一段故地与今辰的对话,一场科技与文化的盛宴。后续,上海天文馆还将围绕此主题推出多种教育活动,为公众带来缤纷多彩的科普文化内容。

文/图 天文馆展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