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学第一课”将小小博物家和人工智能融入课堂

2024-09-07

  

  9月2日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为发挥馆、校、企多元教育共同体跨界合作平台优势,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联合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共同推出“开学第一课”活动。活动设置了学生课堂与教师课堂,利用自博馆《小小博物家》丛书及配套资源包,结合人工智能热点,邀请资源包主创团队、学校教师、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带来“开学第一课”。

 


  自博馆展教中心副主任唐先华为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校长姚凤进行“发现上海·‘小小博物家’课程联盟”授牌,上海教育出版社党委副书记董龙凯向明强小学学生代表赠送了最新出版的《小小博物家》丛书。

 


  《小小博物家》丛书由自博馆展教中心花费6年时间研发,浓缩了自博馆精品课程和展品,囊括《春华》《夏虫》《秋实》《冬泥》四个分册,聚焦花朵、昆虫、果实种子、土壤动物四大主题,汇集知识、故事、实验、手工等多样化形式,为学校与场馆提供可互动的跨学科学习内容,助力学校打造校园内的博物学习情境,充分发挥科普场馆在科学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

 


  活动中,“小小博物家”项目统筹及《秋实》分册作者娄悠猷为同学们带来了《如何成为小小博物家》科普讲座。她从采集自然、观察自然、收藏自然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成为小小博物家的必备技能。同学们在观察松塔的过程中,了解种子与斐波那契数列之间的神奇关系,近距离接触腊叶标本、干制标本、玻片标本等不同类型标本,知晓让自然物“冻龄”的方法。

 


  明强小学一级教师张李奕利用《小小博物家》资源包进行教学公开课,带领同学们制作种子模拟器,探究三角槭种子的传播方式,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内容激发同学们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此次“开学第一课”还设置了教师课堂,由上海市育思青少年计算科学发展中心理事长顾诗尧为教师们授课。顾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GPT等生成类人工智能在教学场景中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不仅拓宽了教师们的教学视野,也为科学教育的智能化、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借鉴思路。

 


  活动期间,“小小博物家”联盟校之一——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也联动开展了利用《小小博物家》资源包进行的“开学第一课”。

 


  未来,上海自然博物馆还将与各合作校开展进一步的深度合作,发挥多元教育共同体跨界合作平台优势,为学校提供更多优质科普资源,惠及更广泛的师生群体。

 

文:自博馆展教中心

图: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