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识互鉴视野共拓——奥斯陆大学青年来华实习交流

2025-08-07


  今年4月至6月,在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国际青年人才来华交流项目(CEP项目)专项基金的资助支持下,四名来自挪威奥斯陆大学数学与自然科学学院的博士生受邀赴上海科技馆开展实习交流。

  根据项目要求,由组织人事处牵头,联动自然史研究中心、合作交流处、自然博物馆综合处及办公室等相关部门,上下一心,在最短的时间内组成专项工作组,落实实习生一对一带教安排,并制定细致的工作计划。两个月的时间里,实习生们与中国研究人员围绕动物学、生态学等领域开展深度协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生态监测方法创新等方面收获颇丰,更在文化浸润中完成了一场难忘的中国探索之旅。

 

中外协同,深耕学术共探新知

 

  在华实习期间,四名外国青年与馆研究团队紧密联动,通过学术研讨、实地考察、科研实践等多元形式深化专业交流,既提升了自身研究能力,也为我馆科研团队带来了国际视角的启发。

  实习生们先后参与多场学术讨论会,走进上海天文馆、自然博物馆藏品库房、实验室等场所,系统学习古生物标本制作与保护、野生动物监测等领域的技术方法。在导师带领下,他们深度参与古生物标本复制工作,了解藏品数字化技术,并对我馆特色物种的标本保存体系形成系统认知。实习生们表示,这类跨文化、跨领域的科研和技术交流,将会对他们自身的研究提供很大的启发。

  在带教导师的组织和带领下,外国实习生们还赴浦东、崇明、金山、奉贤等地开展了多次野外调查,在扬子鳄栖息地监测、城市绿地生态评估等野外调查活动中,学习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成熟经验。他们不仅掌握了野生动物监测、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的本土化方法,还与带教导师共同完成《探索自然的图书馆:植物标本馆与真菌标本馆的重要性及其潜在用途——奥斯陆与上海的异同》《杂交的隐藏潜力:物种杂交如何塑造动物进化》等多篇科普文章,从国际视角为公众解读生物多样性保护。

  馆自然史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表示:“此次实习交流让科研团队对相关领域的国际研究进展有更深入的了解,而外国实习生也通过中国的生态实践案例,丰富了研究样本与思路。”这种双向赋能,为未来两地的科研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701290600

导师指导实习生开展试验

767564241

实习生参加博物馆之夜

 -1123872862

实习生参观上海天文馆

 2113963983

实习生查看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

 

文化浸润,多维体验深化认知

 

  除了学术研究和探索,工作组还精心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体验活动,在多元体验中触摸中国文化与发展的脉搏。他们在端午节了解包粽子、制香囊、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在广富林遗址欣赏新石器时代遗址与现代展馆的“古今叠合”之美;在崇明东滩湿地公园追寻扬子鳄的踪迹;在市民观鸟大赛中感受自然与城市的共生之美;在佘山天文台感叹传统观测技术与现代天文研究的传承创新;在杨浦滨江感受人民城市的活力与魅力;在中共一大会址探寻中国近现代发展的精神根基。此外,他们还积极尝试了小笼包、生煎包、青团等美食,从味觉里读懂了中国的烟火气。

-38468107

实习生野外考察:与扬子鳄合影

233636131

端午节香囊制作

-321499293

实习生参加上海市民观鸟比赛

 

继往开来,拓展国际交流新局

 

  此次实习交流项目中,四名实习生展现出高度的科研严谨性与跨文化适应力,丰富多彩的实习经历强化了实习生们的文化认同与跨学科视角,拓宽了他们的文化视野,增强了跨文化交流能力,也为我馆和奥斯陆大学的后续合作埋下伏笔。未来,上海科技馆将以CEP项目为纽带,持续优化实施模式,搭建中外青年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科普创新人才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2070681158

农科院CEP项目交流学生交流访问

-2018015224

实习生总结交流会

 

 

文/图 组织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