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石寻踪育新苗,科研实践结硕果,首届陨石微观结构辨识挑战赛举办

2025-08-21


  为深入践行科普教育责任,充分发挥陨石资源与科研科普优势,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联合华东理工大学共同举办2025年首届“星石寻踪”陨石微观结构辨识挑战赛。活动聚焦上海市高一、高二学生群体,通过理论学习、实验实操、成果凝练的全流程科研训练,打造了一场融合天文学与材料科学的跨学科科普盛宴。

-87636679 

馆校协同优势互补,双链联动赋能科研实践

  活动充分整合上海天文馆的陨石资源优势与华东理工大学的实验技术优势,打造“资源互补、协同育人”的创新合作范式。场馆依托陨石馆藏与沉浸式科普场景,为参与者提供理论学习基础与科研流程认知平台;高校开放国家级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精密仪器设备,并提供专业的技术实操指导。双方还将进一步深化常态化合作机制,持续探索并构建更多场馆与高校合作的新模式,为青少年科学培育提供可持续的合作范例。

阶梯式能力培育设计,实现科研素养全维度提升

  活动紧扣“认知、技能、表达”能力发展规律,设计递进式培育内容。理论阶段聚焦“懂原理”,通过图谱解析、案例研讨,让学生掌握三种普通球粒陨石的矿物组成与结构特征。实验阶段突出“会操作”,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反射光下金属含量分析、正交光下球粒大小测量等专业任务。成果阶段强调“善表达”,通过模拟答辩训练,让学生精准呈现研究成果。

-1138104665

专家团队全程护航,保障科研培育专业性

  活动汇聚陨石研究、实验教学、显微技术等领域权威力量,形成“理论导师+实操导师+写作导师”的三维指导体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王英、廖世勇,上海科技馆天文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少林,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博士王鹏越负责理论课程授课,系统解读陨石形成演化规律;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杨晓玲带领团队聚焦实验技能培训、科研报告写作指导,从数据整理到结论提炼提供全流程规范指导。

-646804790

1799605834

高中生亲历独特科研体验,团队合作迸发科学火花

  “真是太美了!像彩虹,也像宝石!”当学生们亲眼通过显微镜看到偏振光下球粒陨石,纷纷发出惊呼。参与青少年表示,参加此次活动不仅收获了宝贵的陨石科研经历,还以此为契机锻炼了数据分析的能力,和伙伴一起上机操作和撰写科研报告,也让大家充分感受了团队合作的可贵。

835289326

  在8月16日综合评审环节,专家针对答辩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专业评价及建议,如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重要的学习体验,有时结论并非存在唯一确切答案。大家还探讨了如何优化利用陨石微观结构图像的二次创作。专家强调,计算方法无论采用基础方法、传统手段还是现代技术,核心在于通过科学的方式获得准确的数据。

 

文/图 天文馆展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