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AI会不会替代人类文明?全国中学生汇聚上海思辨AI未来

2025-07-23


7月18日,2025“科际穿越杯”第二届全国中学生科创辩论邀请赛落幕。本届赛事以“科技与文明”为主题,汇聚全国顶尖中学生辩论力量,围绕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科技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展开激烈对话,为公众呈现了一场关于人类命运的青春思辨。

  该赛事自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中学生的广泛关注。经过线上初赛与复赛的层层筛选,共有16支队伍、119位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来自贵阳市第一中学、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位育中学的四支队伍晋级四强,最终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获得冠军,上海市位育中学获得亚军,上海市位育中学吴亦轩获得“最佳辩手”。赛事期间,辩手们围绕“当AI 数字人成为你的‘灵魂伴侣’,是‘人生挚爱’还是‘电子幻觉’?“AI会不会替代人类文明?”这两个关乎人类未来的宏大命题,展开了深度探讨和激烈交锋。

  赛事的辩手们提出的问题,同样是公众关心的议题:当ChatGPT的诗歌比人类写得更动人,AI的画作在拍卖行创下天价时,我们是否正在见证人类文明的黄昏?尤其引人深思的是脑机接口技术带来的社会分化问题。马斯克的脑机接口技术让瘫痪患者重新获得“行走”的能力,这无疑是科技的福音。然而,如果这项技术仅限于富人享受,当有钱人可以通过芯片提升智力、增强记忆,而普通人只能依靠“原装大脑”时,人类社会又将何去何从?

  决赛结束后,一场跨越代际与专业的对话随即展开。奥运冠军杨扬,脑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陶虎,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周彬,以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与上海中学国际部辩论队展开了一场精彩辩论。他们围绕“脑机接口是否会拉大人类的不平等”这一辩题,从坚韧意志、技术边界、教育洞见等多元视角,与平均年龄不足18岁的青少年们展开了观点碰撞,引发了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这场对话不仅探讨了科技伦理的红线,更引发了对人类共同尊严的深层思考。

  梁启超说,学堂、报刊、演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三大利器。本届“科际穿越杯”不仅是一场辩论赛,更是一次对青少年思辨能力的集中展示。这些十几岁的少年们,用最犀利的逻辑和最深刻的洞察,回答着关乎人类命运的根本问题。他们的思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该项赛事主办方上海科技馆表示,上海科技馆品牌教育活动“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将持续发挥平台作用,通过辩论赛等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形成教育界、科技界、产业界与青少年的交流桥梁,探索新时代科创教育创新模式,培养具备科学精神、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

 

作者:黄晓慧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