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馆多部科普微视频、科普图书获评2025年度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
2025-07-30近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名单。我馆“螺说古生物餐厅·恐龙季”系列科普微视频、“小小博物家”系列视频、“来,做实验!”线上教育项目、“你好,前沿科技”系列科普短视频、“海洋生物多样性”科普微视频获评“2025年上海市优秀科普微视频”,《小小博物家·发现上海》系列丛书、《超越兴趣》和《趣味自然抱抱书》系列丛书获评“2025年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
科普微视频
(排名不分先后)
“螺说古生物餐厅·恐龙季”系列科普微视频
“螺说”是基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展览和藏品,联系公众生活日常打造的原创科普视频品牌。“螺说古生物餐厅·恐龙季”科普动画选取上海自然博物馆内展出的“明星恐龙”为创作原型,在轻松幽默的剧情中融入丰富的科学知识。每集结合恐龙的化石特征、生活习性、生存环境等核心要素,通过故事化表达将古生物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更易被公众接受的趣味内容,带领观众穿越中生代,开启一场关于恐龙、美食与知识的科普盛宴。自发布以来,“螺说古生物餐厅·恐龙季”系列已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各官方平台累计获得超45万次播放,在全网引发广泛关注与积极反馈。该系列兼顾科学性与趣味性,既满足青少年科普启蒙的需求,也为成年观众提供了轻松易懂的古生物知识获取路径,成功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传播、全年龄段科学内容覆盖和多平台联动式推广,进一步拓展了我馆在公众科学传播领域的影响力。
“小小博物家”系列视频
“小小博物家”系列视频以四季为脉络,通过春赏市花、夏辨昆虫、秋探残荷、冬觅生机四集内容,聚焦上海及长三角自然生态。每集以趣味问题切入,带领观众发现城市角落的生命奇迹,在四季轮回中感受自然科学的魅力。视频以轻量化科普的形式,微观叙事的角度,让观众更有代入感地进入“小小博物家”的世界。通过“蹲下来观察”的微距视角,引导观众从细节中发现自然规律。通过对比上海本土物种与其他省市的物种,将地域文化与自然教育融合,增强城市居民对自然的亲近感。通过实景与CG动画结合的手法,直观呈现自然细节。目前,视频累计播放量约100万人次,为同名系列丛书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引流作用。
“来,做实验!”线上教育项目
“来,做实验!”是上海科技馆推出的线上教育项目,由馆长倪闽景与专家团队策划,围绕100个日常生活实验,通过微视频、直播等形式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该项目巧妙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如水的表面张力、大气压强等,通过生动直观的实验演示和深入浅出的现象分析,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青少年发现身边的科学奥秘,有效培养其观察力和探究精神。自2024年11月推出以来,项目已累计发布100集实验视频,开展20场互动直播,并借助2025年科学新年大会、上海市学生课后“330”课外拓展项目等平台广泛传播,全网播放量突破千万人次,成为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科普品牌。
“你好,前沿科技”系列科普短视频
“你好,前沿科技”是上海科技馆展教中心打造的原创科普视频品牌。该系列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10周年为契机,关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和可控核聚变等未来产业,通过小切口引入大格局,展现前沿科技发展背后的科学内涵和科学家精神,兼具科学传播的知识传递与思想引领功能。在与观众一同深入了解中国前沿科技近年来的突破与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同时,还推动了前沿科技成果从科研单位、高校实验室走向社会大众,助力全民对国家科技发展的认知与支持。自2024年起,“你好,前沿科技”系列已陆续对话褚君浩院士、朱美芳院士、丁洪院士等12位行业领域权威专家,累计发布系列科普短视频29个,浏览量达206.9万次。后续,该系列将持续深化拓展,推出线上科普专栏、系列科普丛书及微展览。
“海洋生物多样性”科普微视频
“海洋生物多样性”科普微视频由上海自然博物馆科研团队打造,团队成员具有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背景,在开展海岸带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的同时,拍摄了大量野生动物相关的照片和视频,形成第一手野外科学考察的资料和素材,精心制作海洋生物多样性科普微视频,从多样化视角生动展示海洋生物的多姿多彩。视频共10集,包括《滩涂湿地——水鸟食堂》《探秘鹦鹉洲生态湿地》《黑脸琵鹭——自带饭勺的捕食高手》等内容,介绍了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滨海湿地典型动植物以及海岸带生态保护案例,获得了上海市海洋局、上海市海洋管理事务中心和上海市浦东新区科经委科普专项资助。上海自然博物馆作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以及首批上海市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普宣传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普图书
(排名不分先后)
《小小博物家·发现上海系列丛书》(共4册)
《小小博物家·发现上海系列》丛书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主创团队历时6年、专为10岁及以上青少年打造,囊括《春华》《夏虫》《秋实》《冬泥》4册原创绘本及配套资源包,通过将上海的本土物种、艺术人文、科技前沿与场馆资源相结合,不断弘扬上海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带领青少年进入博物探索的世界,让博物教育变得分外有趣。青少年能够通过阅读绘本、艺术创作感受四季鲜活,发现博物之美;通过采集、研究自然物,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博物奥秘;通过标本的制作、收藏、保存,分享博物奇趣;通过场馆资源和上海科学家故事,培养探索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养成博物精神。主创团队还不断拓展丛书的科普维度,在馆校企合作模式下,基于书中内容研发普适课程和校本课程,适于在不同场景中使用。
《超越兴趣》
《超越兴趣》由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著,该书从青少年身心发展角度论述了科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青少年。从发现现象和问题开始,通过把握科学大概念和充分的实践,让更多青少年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突破个人的功利心,实现从兴趣到志趣的超越,聚变为痴迷科学、热爱科技创新的时代新人。本书以大量生动的案例精湛地阐释了“拔尖创新人才没有天选之人,人人都有创新的力量”,凝练出“教育多样化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本质与方法”的科学教育宣言。
《趣味自然抱抱书》
《趣味自然抱抱书》系列丛书是专为学龄前后阶段的儿童倾情打造的自然科普图画书。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员工蔡敏琪担任分册《小海龟游啊游》的文字作者,故事中的动物角色来源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馆藏展品,通过时空交错的叙事、温暖童真的情节,讲述了一场人类与海龟的成长冒险故事。绘本包含巧妙的双封面设计,将自然知识融入引人入胜的绘本故事,并运用亲切趣味的“大自然的悄悄话”板块,启发孩子探索自然奥秘,帮助获取自然科普知识,从而引导孩子培养环保意识、保护生物多样性,主动参与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生活方式中来。
文/图 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
科技馆展教中心
科学传播中心
自然史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