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黄金周”接力“科普月”,上海科技馆推出金秋科普盛宴

2025-10-09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9月25日电(记者陈爱平)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8天国庆节假期紧随其后。作为上海头部科普场馆,上海科技馆不断丰富科普活动,打造全民可享、各界共创的科普盛宴,让公众感受科学之美,在双节氛围中共享团圆之乐。

 

百余场活动激发科普热

  首个全国科普月,上海科技馆三馆聚焦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普资源下沉、科学文化创新与公众互动体验,通过展览、直播、课程、活动等形式,共推出百余场科普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元场景,惠及不同年龄段公众。

1570240008

参观者在许氏禄丰龙化石展品前驻足观看。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上海科技馆正在举办或在9月新推出的展览有10场,累计吸引超百万人次参观。其中,正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举办的“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正在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举办的“大器星成”陨石文化展热度居高不下,广受好评。

  许多展教资源“走出”馆外。上海科技馆原创科普展览“萌兽大熊猫”“鲸奇世界”“大国重器里的中国龙”,分别在俄罗斯莫斯科达尔文博物馆以及我国的河北博物院和喀什科技馆展出;“螺说古生物餐厅”科普微展览、“城市昆虫”展览以及“城市自然守护者”巡展走进校园、公园等;“一平米博物馆”项目也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昆虫的防身秘籍”为主题,在沪上多所中小学落子。

-89253539

“大器星成”陨石文化展上展出的陨铁金箍棒。这是根据原著对金箍棒的描写,用真实的铁陨石切割、苏州工艺精雕制成,重13500克。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上海科技馆还推出约20场直播活动,涵盖天文、古生物、前沿科技等领域,累计观看量达数百万人次。“上海科普大讲坛”“绿螺讲堂”“科创校长空间站”等20余场讲座与课程,解读最前沿的科研成果。

  “我们在科普活动中更强调观众参与互动,让人们感受科学之美、科学之趣。全馆科普人员也在科普月活动中得到锻炼,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日常科普工作。”上海科技馆副馆长刘健介绍。

 

“中国龙奇妙夜”每天有精彩

  正在举办的“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汇聚来自全国12家科研院所和科普场馆的118件代表性恐龙标本和重要模型,讲述中国恐龙生存演化故事,也展现中国恐龙研究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1972239167

9月25日,在第一届城市昆虫挑战赛总结活动暨“城市昆虫”展览开幕活动上,一名小学生(左)向小观众介绍他研究昆虫的成果。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展览自5月底正式开幕以来,已吸引超过30万人次观众。围绕这一展览举办的“禄丰周”“内蒙古周”“河南周”等活动,助力上海与各地科普场馆联动,探索科技、文旅融合,带给观众全新体验。

  今年国庆节假期,上海自然博物馆围绕大展推出“国庆中国龙奇妙夜”特别活动。场馆在10月1日延时开放至晚10时,自10月2日至7日延时开放至晚9时。每日的夜场活动聚焦不同主题,有唱响爱国旋律的“龙颂华章·红歌会”,有专家揭秘藏品的“龙惑解谜·故事会”,有引入活泼电子音乐的“龙跃狂欢·电音夜”,有观众参与创意手作的“龙宴食光·食验室”,有融入二次元巡游和表演的“龙漫幻想·二次元”,有邀请观众赏月游园的“龙韵东方·国风夜”,有沉浸式解密活动的“龙寻迷踪·侦探夜”等等。

437645193

工作人员(右二)向参观者讲解“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同时,上海自然博物馆探索中心里的自然移动课堂、化石挖掘、自然放大镜等热门课程持续向观众开放。

  “近年来,走进科普场馆的观众构成更加多元。因此,我们面向亲子家庭推出沉浸式主题探秘,面向年轻群体推出跨界联欢夜场,为全年龄段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参观体验。”上海科技馆副馆长钟倩介绍。

 

线上线下共逐“宇宙无限”之梦

  自开馆以来,上海天文馆持续成为科普场馆和文旅地标“顶流”。为满足公众需求,上海天文馆自10月1日至7日延时开放至晚上8时,闭馆后还将开展“邂逅星空”特色观星活动;自10月8日起闭馆时间从下午4时常态化调整为下午5时。

  正在场馆内举办的“大器星成”陨石文化展探索以科学的视角解读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热度居高不下。国庆节假期,上海天文馆以该展特色展项为灵感,推出“磬·听”天文说书、“希克苏鲁伯”天文相声、“星纹天予”陨石主题探索、“陨石盲盒”等多项活动。

-1861417319

上海天文馆内开展科普活动,吸引观众学习天文知识。受访者供图


  “SAM WALK”导览观展是上海天文馆的特色讲解活动,国庆节假期以“苍穹纪事”为主题,观众能跟随讲解员,深入了解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划破天际到载人航天圆梦九霄的中国航天辉煌历程。

  在观星活动中,上海天文馆在室外公共区域架设多台科普级天文望远镜,由科学教师担任“观星导师”;全新打造的沉浸式夜探研学活动,涵盖科普讲座、主题导览、星空音乐会、星空模拟演示、指星认星等环节,结合馆内高精度光学天象仪、8K球幕影院、“一米望远镜”等核心设备,为观众呈现一场震撼的天文科普之旅。

  面向无法亲自前往场馆的观众,上海天文馆准备了丰富的线上、馆外体验活动。场馆将在国庆节假期推出中秋赏月直播,与全国观众“云共此时同赏月”。此外,“穿越星河”XR项目依托元宇宙技术,让观众通过VR设备远程“触摸”超大月球模型;位于徐家汇书院、“今潮8弄”、博华广场的VR元宇宙体验站,也将提供沉浸式赏月体验。

 

记者:陈爱平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