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博10周年 | “百年传承 共话未来”自然类博物馆未来发展趋势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04-19


4月18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主办的“百年传承 共话未来”自然类博物馆未来发展趋势研讨会在沪举行。上海科技馆理事长左焕琛出席会议,来自国内外博物馆界、科技界、教育界的14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自然博物馆在新时代的使命与创新发展路径。本次活动也得到了上海市儿童基金会和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的支持。

629389994

  十年间,上海自然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超过 1942 万人次,收藏自然史藏品超过 31 万件,14 个教育品牌推出5000 余项线上和线下高品质科普资源,全媒体受众突破 3000 万人次,与全市 319 所中小学开展馆校合作,成为公众喜爱的热门场馆。

 

嘉宾致辞:共话合作 展望未来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主持上午会议环节。开幕式上,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姜道荣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回顾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百年历程,并展示了在过去十年里上海自然博物馆围绕收藏、研究、教育、展示等博物馆核心功能展开的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表示未来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三馆合一”科学技术博物馆集群也将赓续初心、深耕科普、厚植创新,携手各方共写行业发展新篇章。

-983677000

  市科技工作党委副书记王宇在致辞中阐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作为上海文化地标和科普殿堂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自然博物馆是沉淀悠久历史的“城市记忆宝库”、推动科技创新的“城市孵化器”、没有围墙的“城市大学校”以及促进科技文化交流的“城市会客厅”。他对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希望上海自然博物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在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更大贡献。”

1241458599

  为汇聚全球科普智慧,本次研讨会特别邀请国际同行科普场馆的馆长参与。泰国国家科技馆馆长雷文·拉维翁斯(Rawin Raviwongse)指出多年来两馆合作成果丰硕,共同见证了国际博物馆合作的价值,并祝愿上海自然博物馆持续繁荣,成为科学、生物多样性及文化交流的灯塔。

-612769411

  日本名古屋科学馆馆长大路树生(Tatsuo Oji)称赞中国自然环境多样、研究领先,自己曾赴多地调研,强调标本及博物馆在科普、科研、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期待上海自然博物馆未来更好发展。西澳大利亚博物馆馆长杰森·费尔(Jason Fair)通过视频致辞,表达了对上海自然博物馆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及未来深化合作的期待。

833540335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在致辞中全面回顾了中国自然博物馆事业波澜壮阔的百年发展轨迹。他强调,当前中国自然博物馆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公众科学素养提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深入探讨自然博物馆在新时代的定位与使命;二是加强全国自然博物馆的协同发展,构建资源共享平台;三是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博物馆理论体系和行业标准。

-1007941543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薛利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博物馆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已从国际博物馆事业的参与者逐步转变为领航者。她立足国家文化与科技发展大局,紧密结合总书记提出的“让文物活起来”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等精神,对博物馆的多元功能定位提出了更为高远且具前瞻性的要求,进一步强调了博物馆在传承历史文化、推动科技创新、教育引导公众、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所肩负的重大责任与使命担当。

-1682223009


主旨报告:聚焦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红外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作“博物馆与青少年科学教育”主旨报告。他强调博物馆作为连接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的重要枢纽,其沉浸式、跨学科的展教模式能为青少年提供接触前沿科技、探索未知领域的实践平台,这种浸润式科学启蒙正是培育未来战略科学家和领军型创新人才的关键路径。

-924587259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李劲松以“从克隆到半克隆技术的建立——兴趣和热爱是打开科学殿堂大门的两把金钥匙”为题,分享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探索历程和心得体会。他特别强调兴趣和热爱对于科研和科普工作的重要性,鼓励博物馆研究人员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勇毅攀登科学高峰。

-1314330008

  上海大学教授、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作“自然历史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参与者和贡献者”主旨报告。他深刻剖析了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肩负的独特角色和重大责任,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自然历史博物馆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实践,呼吁自然历史博物馆积极行动起来,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1523727440


专题报告:传承、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

 

  专题报告环节由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胡江主持。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作“打开自然博物馆的想象空间”专题报告,从藏品收藏、展览陈列、文创开发、科普教育等多个维度深入探究,阐述了如何突破思维定式,进一步拓展自然博物馆的功能边界,通过挖掘深层价值,为观众打造更加丰富多元、别具一格的沉浸式体验,推动自然博物馆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14488328

  南通博物苑党支部书记、主任杜嘉乐以“牢记嘱托 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为题,全面阐述了南通博物苑在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过程中,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文物保护、展览创新、社会教育、文旅融合等领域展开的深度实践与突破性探索。

-1932508510

  浙江自然博物院原党委书记、院长严洪明聚焦“自然博物馆在传播科学中传承文明”主题,深度诠释了自然类博物馆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通过构建“科学认知+文明叙事”的双轮驱动体系,创新打造集知识传播、文化浸润、生态启迪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为自然科学普及与人类文明传承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浙江实践。

-354607310

  天津自然博物馆党总支副书记、副馆长李力以“新时代下的自然博物馆与生态文明建设——以天津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院)为例”为题,系统阐释了天津自然博物馆这座百年场馆如何依托深厚历史积淀与创新展教体系,构建“科研筑基、展教铸魂、融合赋能”的生态文明传播矩阵。

-722270736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李陟宇作“扎根北疆 智启未来——‘自然力量’赋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专题报告,分享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立足本土资源,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博物馆服务质量和影响力,为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绿色发展提供创新样本。

1496542291

  成都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欧阳辉作“中国恐龙的发现与传播”专题报告,系统呈现中国恐龙研究从跟跑到领跑的世纪征程,展现古生物学科如何通过“科研攻坚+传播破圈”双轮驱动,成为自然科学普及与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载体。

-414550930

  全球最大的野生动物影像制作公司普利姆索尔(Plimsoll)自然历史内容创意总监马克·布朗罗(Mark Brownlow),以视频的形式作了题为“为什么是《马到成功》?”的报告,深度解构这部自然纪录片如何通过“物种叙事+文明隐喻”的创新手法,构建跨越文化边界的生态对话体系,为自然科学传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影像化表达提供了国际范的叙事范式。

 

嘉宾对谈:共建儿童友好型博物馆

 

  嘉宾对谈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节目主持人秦畅主持。围绕“建设儿童友好型博物馆”这一主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郑晶,果壳 CEO、未来光锥基金创始合伙人嵇晓华,上海市儿童基金会副理事长陈勇,浦东新区海桐小学学生蒋欣夏等嘉宾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深入探讨,就如何打造适合儿童的展览和教育活动、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儿童参与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等问题进行热烈讨论,为建设儿童友好型博物馆提供诸多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2053394192

  在本次研讨会上,上海自然博物馆倾力打造的原创教育品牌活动——2025年“未来馆长说”也正式拉开帷幕。

-23544382

  本次研讨会聚焦行业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与创新成果,汇聚全球专业智慧,为自然类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沿理论支撑与多元实践路径。上海自然博物馆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科学普及、文化传承、国际协作”的使命,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型诠释方式,助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发展新格局。

 

文/图 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