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志愿由心————记上海健康医学院志愿者服务总队

2019-04-17

        在上海科技馆的志愿者队伍里,健康医学院的名字格外耀眼:服务日几乎保证每天不少于30名志愿者;志愿者服务人次连续三年位列上海市高校第一;更是唯一一所把志愿者工作列入学生毕业考核的高校。

       学院党委书记郑沈芳老师说:“能够做到这两个‘一’,源于我校人文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把志愿者服务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做志愿者成为学生社会实践最重要的途径。作为一名医学生,学会做志愿者,就会懂得为人民服务,为患者服务,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

       正是如此,健康医学院在2015年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协会在学校团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宗旨,青年志愿者协会五年间共服务21000余人次,2016-2017年还荣获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学校团委书记顾斐雯老师自豪地说:“前两年我校对志愿者培育模块进行了深化改革,所有本科新生都需要完成“医+X”项目,即两学年完成64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每年开学时,学校会面向新生召开志愿者动员大会。而要想成为真正的志愿者,还需要经过一整套培训才能上岗。完善的制度培育出许多优秀的志愿者,很多学生毕业时也被评为优秀学生。志愿服务的经历非但没有影响学习,反而带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生活热情。

      学生志愿者陈凯斌已经在科技馆服务184个小时了,他还很谦虚地说“时间不长”。他回忆起第一次来做志愿者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我记得那个男同学穿着绒布人偶扮演科技节的吉祥物。他脱下布偶时,脸红透了,都是汗,灌了一大瓶水才缓过气来。他瘫在沙发上,却还笑嘻嘻地和我说刚刚的趣事。看着他我忽然领悟到了什么。”其实这样的场景,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科技馆的不同地点上演着。而像这样的志愿者同学,在上海健康医学院还有很多很多。

       傅向东老师是健康医学院的退休教师,也是医学院志愿者服务总队的特别顾问。他是上海科技馆开馆的第一批市民志愿者,从2002年来馆志愿服务到如今,已经18个年头了。老先生笑着说,“能和全国各地的观众交流,为大家讲解医学科学,我很满足。”傅老师创下了连续15年大年初一在科技馆志愿服务的历史,他甚至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来科技馆面试那天的日期。“只要社会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做下去,一直做到志愿者的退休年限——70岁。”

       目前,健康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共设有22个实践基地,注册人数为1128人,总服务时长达158352小时。郑书记说:健康医学院的校训是“厚德至善 健行康民”,就是要弘扬仁爱和大爱精神。很多教师退休了,还会以市民志愿者的身份回到科技馆。而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接过志愿的旗帜,正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

1434043123

590329990


图、文/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