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期上海科普大讲坛成功举办,与诺奖得主共同思考宇宙命运

2025-10-16

  10月15日下午,第232期上海科普大讲坛《新视野 新宇宙》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科技馆、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联合主办。活动特别邀请诺奖得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布莱恩·施密特(Professor Brian P. Schmidt)作科普讲座,布莱恩·施密特教授因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现象,与索尔·珀尔马特、亚当·里斯共同荣获 201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祖颖、上海中学国际部天文爱好者朱思汉同学共同参与圆桌对谈。

-103445660

  讲座开始前,上海科技馆副馆长忻歌为布莱恩·施密特教授和祖颖教授颁发了上海科普大讲坛荣誉纪念奖杯。

-1347721692

  随后,布莱恩·施密特教授以《天文学未解之谜》(Some Unsolved Mysteriesof the Universe)为题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深邃而引人入胜的宇宙探索之旅。他从爱因斯坦提出又放弃的“宇宙常数”讲起,到哈勃发现宇宙膨胀,再到他本人领导团队通过观测Ia型超新星,于1998年做出了颠覆性的发现——宇宙膨胀正在加速,向公众描绘了宇宙波澜壮阔的过去与令人震惊的未来。施密特教授的这一发现也揭示了宇宙是一个由约70%的暗能量、约25%的暗物质和约5%的普通原子物质构成的奇妙混合体。

-1391126092

  讲座中,施密特教授还展示了如何通过多种独立的天文学探针交叉验证这一现代宇宙学标准模型。除了超新星,对宇宙早期“声波”化石的测量,也精确地印证了相同的宇宙成分比例,使得“宇宙是平坦的”这一几何性质得以确认。在最新发现方面,施密特教授重点介绍了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和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等尖端设备的最新成果,包括在早期星系中发现黑洞的证据,以及寻找系外行星的蓬勃进展。同时,他也指出了当前最前沿的未解之谜:暗能量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是否会随着空间的创造而诞生?为了解答这些问题,他提到了下一代空间探测任务,如欧几里得卫星(Euclid),它们将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测量宇宙膨胀的历史,继续追寻暗能量的真相。

-1576691128

  最终,施密特教授给出了一个既宏大又严峻的展望:除非暗能量突然消失,否则所有的星系最终都将远离我们而去,宇宙将在不断加速的膨胀中逐渐暗淡、冷却。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对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深刻思考。

30423829

  讲座后,上海中学国际部物理社的朱思汉同学代表天文爱好者和青少年就”先进望远镜开启的精确宇宙学时代中要突破Ia型超新星测距法的核心挑战是什么?”“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天体物理学?”“暗能量对于宇宙终极命运的影响”等问题与布莱恩·施密特教授和祖颖教授进行了交流,并邀请两位教授分享了如何让公众领略天体之美,以及对于有志科研的学子有何建议。圆桌对谈后,两位专家还与线上线下的观众进行了热烈的问答互动。

1943147665

  上海的中学生代表、天文爱好者等200余名观众参加了现场讲座,十余家线上平台直播量共计338万人次。观众们纷纷表示,能有机会聆听诺奖得主的大师级讲座,并与交大教授进行面对面交流,触发思维的碰撞及对宇宙终极命运的思考,机会十分难得。

1301004777

1115712541

  上海科普大讲坛是由上海市科委指导、上海科技馆和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的一项集科学性、前瞻性、开放性、公益性于一体的科普活动。自2009年第一期举办至今,已经邀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在内的顶尖科学家共473名,开展了286场精彩纷呈的科普讲座,累计3960余万名线上线下观众聆听了讲座。

 

文/图 科技馆展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