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馆“一平米博物馆”入驻黄浦,“海南长臂猿的热带雨林之旅”主题展正式启动
2025-09-309月26日,上海科技馆与黄浦区教育局共同主办、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提供支持的“一平米博物馆”项目黄浦区启动仪式成功举办,“海南长臂猿的热带雨林之旅”主题展落地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黄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袁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小明,黄浦区教育党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副局长金怡,上海明华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涛等出席活动。
打破空间界限,博物馆走进校园
“一平米博物馆”作为上海科技馆精心打造的教育品牌,始终秉持“一平米·无界限”的核心理念,通过微缩空间实现自然、科学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该项目让博物馆藏品和知识走进校园,使“藏品活起来”的教育目标成为现实。这一模式创新性地打破了传统科普教育的空间局限,将高质量、主题化的微展览直接送至教育一线。它有效解决了学生前往科技场馆的时间与交通成本问题,实现了科普资源的普惠化和精细化。此前,该项目已在松江、徐汇等多个区域成功实施,获得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实践证明,即便只有“一平米”的空间,也能承载无限的科学魅力与教育价值。
黄浦区作为上海的核心城区,长期以来积极探索“文化+科技+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此次“一平米博物馆”的落地,是对该区探索成果的积极肯定。项目将为区域内学校提供触手可及的沉浸式科普环境,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生命探索及科技创新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随后,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小明在致辞中强调了社会力量支持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并表示基金会将继续支持此类创新项目的推广。
黄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袁园在启动仪式上表示,这一项目将有力推动区域素质教育发展,与“双减”政策倡导的素养教育高度契合。
科学家、教育家与青少年联动,共创沉浸式科学体验
在启动仪式上,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的学生们生动演绎了根据展览内容改编的科学情景剧《博物馆奇妙夜》。剧中,吉祥物丽丽、园园与AI新朋友丽园小智,借助“一平米博物馆”的引导,穿梭于“雨林秘境”“科学秘境”和“地球秘境”三大场景。同学们通过角色互动,认识了海南长臂猿、“蝶中皇后”金斑喙凤蝶等珍稀物种,并了解了热带雨林植物垂直分层的生态特点。剧情还融入了科研人员搭建树冠“绳桥”通道(生态廊道)等保护实践,生动传递出守护濒危物种就是守护人类共同未来的重要理念。该剧巧妙将科学知识、保护意识与艺术表达相结合,引发了现场观众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
在“馆长面对面”环节,倪闽景馆长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的学生们进行了深入而有趣的交流。这一环节为青少年与科学专家搭建了直接对话的桥梁,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倪闽景馆长表示:“‘一平米博物馆’虽小,但承载的科学梦想很大。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中国科学院博士、美丽科学联合创始人高昕为在场师生带来了《科学这么美:走进国家公园》的精彩科普讲座。高昕博士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精美的影像资料,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国家公园的生态价值和科学意义。讲座内容紧密衔接本次“海南长臂猿的热带雨林之旅”主题展览,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科学视角。
好看、好奇、好玩的国家公园之旅
“海南长臂猿的热带雨林之旅”主题展被与会嘉宾誉为一次“好看、好奇、好玩”的科学旅程。展览的“好看”体现在精巧的空间设计和珍贵实体标本上。在一平米的微缩场景中,学生们可近距离观赏海南长臂猿实体标本,并与中华穿山甲、白鹇、豹猫等珍稀动物标本“不期而遇”。这些物种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海南长臂猿作为旗舰种,其生存空间的保护伞也同时庇护着中华穿山甲等其他物种,巧妙地传递了“保护旗舰物种就是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深层理念。
“好奇”源于展览引发的深层次思考。它通过“为什么海南长臂猿只能生活在这里?”等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并提供详尽的科学解答。展览揭示了海南长臂猿全球仅存41个个体的极度濒危现状及其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这种从宏观生态议题到“守护41个家人”的微观情感连接,极大地增强了青少年对濒危物种保护的共情能力和责任感。
“好玩”在于丰富的互动体验设置。学生们可通过“翻版互动”了解海南长臂猿的家族生活方式与歌声交流方式,通过“磁吸互动”游戏将雨林动物与它们的独特生存技巧进行匹配。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复杂科学知识融入动手实践,让学生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探索,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除了将“一平米博物馆”送入校园,上海科技馆还同步开发了以“中国国家公园”为主题的科学桌游系列,包含“雨林奇境”、“三江源·雪山之巅”、“大熊猫国家公园”等多款产品。系列桌游将复杂的科学原理、生命演化过程、生态系统知识等融入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桌面游戏之中,让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逻辑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是上海科技馆致力于科普资源多样化、精品化的又一创新实践。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上海科技馆、黄浦区教育局、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等多方力量协同合作的成果。“一平米博物馆”将自然世界的奥秘浓缩于一平米空间内,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它不仅是科普形式的创新,更是教育理念的实践突破。未来,“一平米博物馆”将继续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学校和学生受益于这种创新科普教育模式。
文/图 科学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