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上海科技馆在“承东启西 携手共进”科普研学资源征集活动中荣获三项大奖

2025-04-17


4月9日至10日,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中部地区科普场馆联盟、安徽省科技文化场馆联盟联合主办的“承东启西 携手共进”科普研学系列活动主场活动在安徽省科技馆举办。上海科技馆“‘发现上海’系列跨学科研学课程”从292项线上、线下科普研学资源中脱颖而出,获评“十佳科普研学资源”并作案例汇报,“‘上海昆虫家谱’公众科学活动及展览”与“行走中的天文馆”获评“精品科普研学资源”。

-791268388

  “发现上海”系列跨学科研学课程是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团队立足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在生态、科技、人文方面的创新实践,全新打造的一套以跨学科理念为指导的研学课程。20个主题课程紧密衔接学校课标,并通过对生物、化学、地理、语文、艺术等学科进行跨学科整合,培养青少年认识和看待问题的多元视角;通过展区研学、科学实验、互动游戏、角色扮演、创意设计、动手制作等寓教于乐的形式,激发青少年的探究兴趣,提升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在回溯城市发展脉络、体验感知城市魅力的过程中激发青少年的城市认同感与归属感。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20余名专家学者组成课程学术顾问团队,积极投身科研成果科普转化工作。为惠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打造“无界博物馆课堂”,系列课程还走进了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等教育前沿阵地、长宁区新泾镇等基层社区,赢得了青少年的广泛赞誉与由衷喜爱。

-260876345

图 “发现上海”系列跨学科研学课程实施现场
* 项目支持:2021年度上海市扬帆计划(21YF1430000)、2023年度静安区科协科普项目(KP2023001)

 

  “上海昆虫家谱”公众科学活动及展览由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主办,自2023年起围绕“城市昆虫”这一主题,结合“公众科学”的实践模式,项目结合校园课程、项目式学习、自然绘画,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专场教育活动,举办讲座、工作坊、科学集市、实地采样调查等多形式活动共94场,打造了“城市昆虫”生物多样性主题展。2024年,巡展至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展览总参与人数超34万人次,获得新华社、东方卫视、中国环境等61家主流媒体报道,《文汇报》《解放日报》等专栏报道,阅读量超100万人次。

-1414756600

图 “上海昆虫家谱”公众科学活动

 

  “行走的天文馆”研学项目以XR技术为核心,打造沉浸式天文科普体验。该项目通过1:1还原上海天文馆,以4K高清视觉效果呈现天象厅、地球变迁、飞跃银河系、无尽宇宙等特色展项,让参与者在室内畅享星空之美。项目自2025年2月推出以来,累计参与人数达1.3万人次,并且纳入“人民城市主题展”“数字文化创新”示范案例,获得央视、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目前,项目已经落地包括西南位育、卢湾中学等20余所学校。同时,项目进入广西玉林科技馆、安徽科技馆等场馆,形成可复制的“AI+文旅”天文科普教育模式。

1412041706

图 “行走的天文馆”XR沉浸式科普体验

 

  未来,上海科技馆将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文件关于科普研学相关要求,积极发挥科普场馆优势,力争推出更多面向不同年龄段的分众化、多元化的优质科普研学资源,助力构建科普研学新生态,为科普研学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贡献更大力量。

 

文/图 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天文馆展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