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馆两名员工赴泰国国家科学博物馆交流学习,助力新馆开幕
2025-11-1411月11日,泰国国家科学博物馆(NSM)倾力打造的未来馆(FUTURIUM)创新学习中心在巴吞他尼府正式开馆。作为泰国乃至东盟首个创新学习中心和职业技能测试中心,该场馆的启用标志着泰国在青少年科学创新教育与职业培育领域迈出里程碑式一步。

上海科技馆选送的王紫珺、王雪蓉两名员工,在赴泰国交流学习期间,积极完成泰方新馆开幕的相关工作,并在开馆仪式中负责贵宾接待工作。她们凭借专业素养和丰富经验,圆满完成中方嘉宾的接待任务,展现了上海科技馆科普工作者的专业风采,为中泰科技文化交流发挥积极作用。


未来馆的构想源于十年前的前瞻性规划,核心目标是提升青少年对科学、技术和创新(STI)的认知与热情。泰国国家科学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泰国的未来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未来馆正是汇聚多方力量,为破解人才培养难题而诞生的关键载体。”

该场馆核心特色“职业世界”展区聚焦科学与工程领域,设置27个前沿职业模型,涵盖智慧农业工程师、机器人工程师、卫星工程师等多个领域。每个职业均配备专属模拟室和实践体验装置,让青少年通过角色扮演深度感受职业魅力。“创新世界”展区通过七个主题展厅,展示推动人类福祉与社会变革的前沿科技成果,包括交通运输创新、机器人与自动化、可再生能源、智慧农业、生物技术和航天航空等领域。

交流期间,王紫珺被安排在拉玛九世博物馆,王雪蓉则在未来馆创新学习中心开展工作。泰方为两位青年员工安排了丰富多样的工作内容,涵盖从展品制作、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到观众服务等全流程工作实践。两位青年员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工作,既展现了上海科技馆的专业实力和品牌形象,也深化了与泰国国家科学博物馆的相互了解,为双方持续开展常态化、多元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促进经验分享,两位员工分别就上海科技馆三馆的工作内容作专题汇报。王紫珺以“点亮好奇心”为主题,系统梳理了上海科技馆与上海自然博物馆总体情况。她从教育品牌到展区实践等方面展开介绍,重点分享了“中国恐龙大展”的模式标本与珍贵展品,介绍其“科研+科技+文化”的融合呈现模式,向泰方同行展示了中国在古生物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专业价值。

王雪蓉则以“虚拟展厅赋能天文科普”为主题,以上海天文馆虚拟展厅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馆内核心天文展品的数字化呈现方式、虚拟展项的技术支撑与内容设计逻辑,通过现场演示片段让泰方同事“云端”体验上海天文馆的展览内容,体现出虚拟展厅在突破时空限制、增强互动体验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她还聚焦实际工作难点,结合多个典型案例,与泰方同事探讨解决方案、分享实践经验,现场互动氛围热烈。

在为期1个月的交流学习中,她们还将重点围绕活动研发、科普活动设计等具体议题,与泰方开展实践与探讨,为推动中泰科普领域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贡献力量。
文/图 合作交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