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自然史研究中心何鑫荣获“第十六届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新锐人物”称号
2025-03-273月18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推优选树”名单揭晓,上海科技馆自然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何鑫荣获“新锐人物”称号。一起了解他的科研科普故事。
组织参与科普活动
近年来,何鑫始终坚持科研科普并重,主动发挥动物学、生态学专长,依托扎实的科研功底和详实的第一手数据,围绕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自然教育等主题不断探索、持续深耕,向社会大众普及科学知识。
何鑫组织策划参与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绿螺讲堂”“博物馆之夜”等20余类50余场大型科普活动。其参与筹办的上海地区首个公民科学活动“我的自然百宝箱——听·见万物”,将野生动物的调查研究与公众参与深度结合,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到10余万。
何鑫常年承担馆内科学顾问、活动策划、讲解指导等工作,为馆内临展、教育活动、科普图文等内容的策划选题提供科学支撑,并带领团队成立了上海科技馆首批创新工作室。
作为具有近15万微博“粉丝”的科普大V,何鑫面向公众开展了500余场科普讲座,现场观众超过4万,并在“上海科学技术协会·暑期专家院士科普大讲坛”、TEDx等知名讲座进行分享。他还开展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博物馆之夜”“螺说”等360余场现场科普讲解。
此外,他以科学嘉宾和专家身份,参与直播和录制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广播电视台等200余期科普节目;还受邀在Bilibili、知乎、新浪微博等平台,进行了60余场线上科普直播分享,并开设30余期网络科普公开课,累计点击量超过500万。当有与自然保护有关的社会新闻出现时,他也会第一时间为公众进行解读,传递正确的科学知识。
科普作品创作
作为专业科研人员,何鑫在科普创作领域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科普作品。
何鑫相继参与创作和翻译了40多本书籍。他以作者的身份,撰写出版了《院士带你去探索·一龙在手不如万鸟在野》等10本书籍;作为主编和执行主编,出版了《校园野生动物调查手册·陆生脊椎动物》等6部作品;作为译者,翻译出版了《不渺小的尘埃》等10本书籍。此外,他还参编出版包括上海市小学《科学》教材在内的书籍17本。
同时,何鑫在《科普时报》《中国国家地理》《科学画报》等知名刊物上发表科普文章近200篇。在网络平台,他为上海发布、上海自然博物馆公众号、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多个知名公众号撰写近150篇科普文章,打造了多篇“10万+”爆款文章。
科学研究与实践
作为生态学者,何鑫长期坚持从事动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工作,内容主要围绕野生动物对人类干扰条件下栖息地变化的选择与响应,特别是城市化背景下,以鸟类和兽类为代表的野生动物种群与分布变化,曾相继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开展野外工作,主持科研课题4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助力推动自然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在何鑫多年的学习工作科研生涯里,饱满的科技传播热情始终相随。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通过十余年的野外研究积累,让他能将所学所研转化为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展现真实的科研故事,以亲身经历传递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他始终铭记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并立志为科学研究、科普传播和自然保护事业奉献终生。
文/图 办公室 自然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