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普大讲坛“新年第一讲” 诺奖得主与院士引领思维碰撞之旅
2025-02-061月25日下午,上海科普大讲坛“新年第一讲”第220期在上海浦东图书馆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科技馆、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上海浦东图书馆、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安徽省科学技术馆、河南省科学技术馆、新疆科技馆、绍兴科技馆联合主办。 活动特邀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弗朗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作科普讲座,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参与对谈。 活动伊始,上海科技馆为10位2024年度上海科普大讲坛忠实观众和5位上海科技馆微信公众号忠实粉丝颁发了荣誉证书,以感谢他们对于科技馆科普工作的大力支持。 随后,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为弗朗克·维尔切克教授和丁洪院士颁发了上海科普大讲坛荣誉纪念奖杯。 讲座环节,弗朗克·维尔切克教授以《新物质,新思维(New Kinds of Matter, New Kinds of Minds)》为题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科普讲座。他是量子色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因发现渐近自由现象而荣获诺贝尔奖,还提出了轴子、任意子、时间晶体等概念。在本场讲座中,他由浅入深,引领观众探索科学未知,激发思维碰撞,讲述物理学原理是如何推动经典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及量子计算机成为现实。与人类大脑相比,这些计算工具的创新“思维”又有着怎样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物质世界经验能否与量子理论的预言契合?如何运用最深刻的科学洞察和最前沿的技术,去拓展思维的边界?专家在现场进行了科学解答。 随后,弗朗克·维尔切克教授与丁洪院士就量子计算机、创新思维等内容进行了深度对谈,并与五地场馆观众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回答了观众们的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上海科技馆一直致力于拓展“博物馆+”服务半径,构建“大科普”格局。本次上海科普大讲坛通过五地联动的方式,逾1200名观众在安徽省科学技术馆、河南省科学技术馆、新疆科技馆、绍兴科技馆联动观看,还有46.5万名观众通过主办方官方微信视频号、好奇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知识分子、赛先生、蔻享学术、青春上海、清华大学出版社等直播平台在线共享了这一场思维碰撞之旅。 上海科普大讲坛是由上海市科委指导、上海科技馆和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的一项集科学性、前瞻性、开放性、公益性于一体的科普活动。自2009年第一期举办至今,已经邀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在内的顶尖科学家共446名,开展了220场精彩纷呈的科普讲座。 文/图 科技馆展教中心